「有問題」的孩子﹖

從前有一位小女孩﹐她被視為班上的壞份子。老師上課的時候﹐她總是沒法集中﹔她會騷擾同學﹑離開座位和胡亂發出聲音。不認識她的人﹐都會感覺到她“有問題”。八歲那年﹐在無計可施之下﹐老師要求父母帶女孩子看醫生 - 或許藥物可控制一下她﹔她甚至可以轉到特殊學校上課。(這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那時“過度活躍症”等標籤並未流行﹐有問題的學生便會到特殊學校上課。)

女孩子的父母在沒有選擇下﹐便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女孩子知道甚麼是“特殊學校”﹐但她亦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其實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她不想轉校。

踏進心理醫生的房間後﹐小女孩一直坐在媽媽的身旁。很奇怪地﹐醫生一直只跟媽媽交談﹐一句也沒有問過小女孩。最後﹐醫生跟媽媽了解完情況後﹐終於轉向小女孩說﹕“妳做得真好﹐謝謝妳一直有耐性地坐著。但恐怕妳要再多等一會﹐我要跟媽媽到外面單獨談一下﹐只是一會﹐可以嗎﹖”小女孩點了點頭。

醫生離開前﹐特意把房間裡面的收音機扭開﹐讓音樂播放。

醫生一把門關上﹐便跟在走廊上的媽媽說﹕“我們就站在這兒一會﹐從這窗戶看看您的女兒。”房間裡的小女孩站了起來﹐她隨著音樂﹐在房間裡自然的跳起舞來 - 不是在胡亂地跳﹐而是隨著拍子﹐優雅地動起來。就算不懂舞蹈的人﹐如醫生跟媽媽﹐都看得出這女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充滿著舞蹈的天賦。

醫生終於開口﹐跟媽媽說﹕“你的女兒沒有問題﹐她只是個天生的舞蹈家。她需要上的不是特殊學校﹐而是舞蹈學校。

這是舞蹈家Gillian Lynne的故事。(你可能不認識這位驚世芭蕾舞家的名字﹐但不會沒有聽過她負責過編舞的音樂劇﹐如Cats 和 Phamtom of the Opera)Gillian 繼續憶述說﹕“當我踏進舞蹈學校的一刻﹐我興奮得不得了。課室裡全都是像自己一樣的人 - 他們都在動﹐他們都是我這種要靠身體律動來學習的人!”


這故事﹐我聽了很多遍。每次﹐我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感動 - 要是那天﹐心理醫生開的不是收音機﹐而是一張藥方。學校會多了一個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的小女孩﹐但這世界便會損失了一位巨星。

其實我一直相信﹐我們都需要靠身體律動來學習 - 你看那些總不能停下來的兩﹑三歲便能知道。我們都曾經像Gillian一樣有同樣的天賦﹐能用四肢感受世界﹔但當然﹐這天賦在進小學(或幼稚園)時﹐便已經被那些古老的規矩牽制著。久而久之﹐我們都不想動了﹐靜靜地坐著﹐閒時聽聽老師﹑閒時發發白日夢﹐多好。

學校這概念其實是上世紀﹐工業革命的產業。那時候﹐所有東西都不斷大量生產﹐工廠大流行。世界的經濟急速發展。學校都像工廠﹐一式一樣的椅子﹑桌子﹐一式一樣的校服﹔一式一樣的教學法生產出一式一樣的學生 - 那時工業革命時期非常合時宜的做法﹐因為社會急速需要班有知識的人口。

但世界已經變了﹐我們是工業革命的受惠者﹐那個革新的營運模式把我們帶到新的時代 - 一個講求創新﹑獨特的時代。你看﹐工廠都關門了﹐因為人們追求的不再是一式一樣的東西。那為什麼﹐學校還存在啊﹖或許我應該問﹐為什麼學校還未變啊﹖為甚麼從營運的模式到教學的內容仍然跟十九世紀一模一樣啊﹖

現今當老師和父母都難﹐因為我們正是那都是這“一式一樣模式”的產品。要我們接受一套二十一世紀的新理念真需要無比的信念和氣量。

但願我們能用Gillian的故事提醒自己﹐就算我們沒有能力與天賦當一位孩子的啟蒙者﹐我們也不要當上孩子學習上的打壓者。那位醫生﹐他不懂得舞蹈﹐但在他選擇扭開收音機而不是處方藥物的一刻﹐他也同時扭轉了小女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