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樂教育﹐家長(可以)有要求嗎﹖

我們這一代﹐很多都在香港的填鴨式教育中成長。現在填鴨式都變成過去式﹐學校要生存﹐大都標榜全人教育﹑雙語學習等等新的概念。 比起上一代﹐這一代的家長都對子女的教育有極高的要求﹔看見不滿﹐他們會立即向校方反映。子女的英文口語不流利﹐他們會致電英語老師﹐表達自己對英語運用對二十一世紀的重要﹔數學功課課題太容易﹐他們會寫封信給校長﹐要求為學習課題增添難度。當然少不了的是送子女上補習班﹐確保他們的成績達標/超標。 那音樂呢﹖ 當然﹐有很多家長仍然視音樂為可有可無的科目﹐所以他們不會對音樂科有要求。但不少家長很明白全人教育的意思包括藝術教育...﹔換言之﹐他們知道藝術比起語言和科學同樣重要。可惜的是﹐他們不懂得對音樂/藝術教育作出要求﹐所以他們只好盲目地要子女學好鋼琴﹔考好八級鋼琴作為培養子女音樂感的指標。 但家長們﹐請撫心自問﹐你們當中有大部份都在自己父母的強迫下學過樂器﹐踏進過那冷冰冰的考試室內戰戰兢兢地奏樂。今天﹐你們能自詡有音樂感嗎﹖你們都能不害羞地在朋友面前大聲高歌嗎﹖你們知道別的國家的音樂文化嗎﹖你們都能在子女彈奏後﹐準確地告訴他們什麼地方做得特別好﹑什麼地方可以改善嗎﹖(就像跟進他們的中英數功課時那樣嚴格。) 你們都希望盡力協助子女在任何一方面都能做得好﹐但面對音樂﹐你們可能覺得無能為力﹐因為從前的音樂教育沒有好好地替大家在這門藝術上打好基礎。這個普遍的盲點令家長們不能為孩子在音樂上訂下一個清晰的目標﹔亦不能向校內的音樂老師提出我們對這學科的要求。要停止這個惡性的循環﹐我們要多了解所謂的音樂感究竟指什麼。為什麼在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中﹐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竟然可以擠身其中﹐與一直深得我們寵幸的語言﹑邏輯等能力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