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

最近在Youtube找到一條片段﹐急不及待跟學生分享。片段來自一個烏克蘭的節目 (Ukraine's Got Talent)﹔一位擅長用沙粒作畫的藝術家在表演。在時而激昂﹑時而幽怨的音樂下﹐一盤平平無奇的沙粒在八分鐘的表演內變成一幅幅會說故事的連環圖。表演的尾聲﹐畫家在沙上寫了一句我不明白的烏克蘭語﹔亦寫了一句令我明白故事背景的四個亞拉伯數字 - 1945 - 她要說的是有關戰爭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烏克蘭來說﹐是黑暗的歲月。

這一段歷史﹐別說對我的小一﹑二學生﹐對我來說﹐也完全陌生。雖然我在學生播放前有過一絲猶豫﹐怕話題太深奧﹐小孩子不能明白﹐但是我還是選擇播了- 第一個原因是我想告訴他們知道創意不應受環境限制﹔哪怕一無所有﹖剩下一雙手和一堆沙﹐人們都沒有停止創作。第二﹐背景音樂很出色﹐整個表演觀賞度極高。

影片開始﹐孩子們凝望著熒光屏﹐看著那盤散沙慢慢變成一副漂亮的圖畫。孩子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 有的小口張開了﹑有的皺著眉 - 我最喜歡在這時候看他們。孩子臉上那副認真的表情總會令我鼻子一酸 - 孩子們﹐你知道嗎﹖老師雖然不算博學多才﹐但只要你們肯認真學﹐我們都願意把自己所認識的世界跟你們分享。

表演到了中段﹐課室裡響起一些不尋常的聲音。我回頭一看 - 有孩子哭了。我不作聲﹐決定讓他們繼續看下去。

八分鐘的演出完結後﹐我關掉熒光屏﹑走到課室另一端開燈﹔課室並沒有發出那一貫“散場”的雜聲﹐每個孩子都在沉思中。我走回自己的桌子前﹐看著他們﹐故作輕鬆地問他們﹕“怎樣﹖喜歡嗎﹖”他們靜靜地點頭 - 似乎他們突然意識到﹐這種”喜歡“有點另類。他們一向都喜歡玩耍﹑喜歡買玩具﹑喜歡吃巧克力...能討他們歡喜的﹐從來只有令他們快樂的事情。所以他們有點不明白﹔明明自己剛剛看完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但自己又確實很喜歡剛才那經驗。我告訴他們故事的背景﹐然後開始討論﹐讓他們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他們想知道故事裡的主角為什麼哭﹑又想知道小孩子有沒有機會在戰爭結束後見到爸爸﹑亦問主角為什麼變老了。他們的問題令我想起小王子 - 孩子沒有興趣像成年人般去爭辯誰勝誰負或誰對誰錯﹐那堆有關傷亡數字﹑重建費用和有關年份的數字對他們來說全無意思。但細想﹐他們問的不就是最關鍵的問題嗎﹖戰爭的可怕是因為它令小孩子與爸爸永別﹑令人衰老﹑令人哭。

今天﹐老師跟小孩子一樣﹐都上了寶貴的一課。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我從不特意催促你們進步﹑我更討厭比較。藝術的修養從不能強迫出來﹐更不能透過機械式的訓練而煉成。你們今天一起被一幅幅圖畫和音樂感動﹐有的更哭了出來﹔那是因為你們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能赤裸裸地感受別人的感受﹔只要一直好好保存它﹐你們一定能繼續與藝術結緣﹔長大後成為有修養的人。


各位大朋友﹐有興趣的話﹐不妨一看﹕